-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黄明明:中国企业做机器人要迈哪些门槛?
黄明明:中国企业做机器人要迈哪些门槛?
黄明明:中国企业做机器人要迈哪些门槛?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经历了2015年的跌宕起伏,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在清理思路,O2O、互联网金融等大热风口之后。投资人正在看哪些行业和项目?
医疗健康、企业级服务、机器人、文化体育这些在2015年甚至更早的时段中,已经进入资本布局的细分行业是不是新风口?目前市场水温何如?本文在每个新兴风口中选取一到两家投资机构进行现状扫描,阐述案例和政策背景,分析投资和商业逻辑,把脉2016年投资新风口。
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出炉,机器人投资在本轮制造业升级浪潮中再次被推上了风口。4月27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到2020年,实现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政策利好之下,机器人相关概念的公司亦成为投资界的新宠就在机器人产业规划发布会后的第二天,4月28日,创立于2011年的机器人明星项目,专注于小型轻量级、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生产的李群自动化公司(下称李群自动化),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此前,李群自动化已经于2015年4月获得300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
事实上,机器人在国内工业企业产线上的应用早已有之。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本轮发轫于工业4.0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一轮机器人产业热潮,究竟是一时的概念炒作还是真正具备市场内在驱动力?机器人引领下的制造业升级路在何方?机器人投资的风象标在何处?
本文记者专访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www.zr-robot.com,分享他对于工业升级和机器人产业前景的判断与看法。黄明明目前专注工业升级方向的早期投资,李群自动化即是其在该行业布局的项目之一。
机器人投资:这个方向赌对了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布局工业升级方面的投资的?你们关注的具体领域包括哪些?
黄明明: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从一年半以前就在布局这个领域。当大家都在关注O2O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工业制造方面的投资了。现在来看,这个方向是赌对了。因为作为投资早期的机构,我们对市场的判断需要比后期机构早至少8个月到10个月。
我们说的制造业升级,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是高端制造,例如高端数控机床等;二是工业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机器人本体制造和下游的高端系统集成公司等等。
记者:为什么你敢赌这个产业?
黄明明:我认为工业升级的背后有三个主要驱动力。第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现在的人力成本增加的速度很快,如果算上人力成本、海关报税、物流等因素,中国现在的制造业生产成本其实已经很高了。
第二,劳动力供给在减少。跟过去人口控制的政策相关,年轻劳动力的供给现在已经到达顶峰,以后会逐渐往下走。即使现在放开二胎政策,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况且,90后一代对于工作环境要求很高,很多人无论工资多高都不再愿意从事那些很苦的工作。
第三,中国的制造业在核心技术上跟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核心技术和工艺,高端产品和设备都依赖进口。但是近几年汽车、手机和PC行业的发展,让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一批中国本土的创业企业,慢慢发展起来,让我们自己的产品能够慢慢替代进口产品。在手机、PC这些行业,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在发生。
记者:可是工业升级已经提了好多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黄明明:我认为主要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而是企业内在动力的不足。毕竟自己革新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制造业过去的发展模式很粗放,第一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都停留在扩大产能的模式上,只要东西造出来,不担心卖不出去。在融资方面,也不需要风险资本进入,只要银行贷款就可以。
企业自我革新的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力量的倒逼。我认为现在时机已到。现在传统产业都产能过剩,造出产品来不是问题,关键是卖不卖得出去。从马桶圈、电饭煲到保温杯,中国消费者都到海外去买买买。其实这些东西我们自己都能生产,但是质量不够好。今天中国的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他们要求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还有认可的品牌。所以,消费升级一定会倒逼工业产业的升级。
下游系统集成会是下一轮投资热点
记者:消费升级倒逼工业升级,作为投资者你们最关注的哪个部分?基本投资思路是什么?
黄明明:作为投资人,我们当然不会去投传统的重资产企业,我们更关注的是工业升级中的发动机,也就是能够推动工业生产流程变革的核心,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
目前,机器人行业最领先的是以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也很有可能会升级到他们这样的层级。现在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非常快,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我认为也会去反向收购日本、德国哪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且这不会需要很久。因为这些企业跟中国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市值相比,其实更便宜。
我们的思路是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为切入点,围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机器人这个产业链中,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目前我们很多核心零部件都还需要进口,安川机器人维修,例如机器人的伺服器,等等;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我们投资的李群自动化就是做机器人本体的;下游是系统集成公司。下游集成可能会是下一轮的投资热点。
记者:在机器人产业链条上,最核心的部分在哪里?换言之,中国企业做机器人行业的门槛在哪里?中国企业做机器人能迈过这些门槛吗?
黄明明:最核心的有两部分,一个是核心硬件,另一个是本地化应用。如果机器人公司没有打造核心硬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发展还是缺一条腿的。
其实,在资本市场,A股中凡是跟机器人概念沾边的公司,市值一直在暴涨,有的已经达到几百亿。但是在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上,大多数企业还是在做简单的系统集成,他们用的核心零部件还是进口国外的,自己做的是渠道商+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这部分,跟机器人具体应用的产线要相结合,中国的公司更了解本土企业的需求,所以在系统集成方面更具优势。
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个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机器人应用和全自动化的产线,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欧美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配备了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在3C产品制造领域,欧美国家将整个低端制造环节都转移到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由此也带动了中国过去三十年3C制造行业的发展。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手机和电脑制造方面,现在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这在全球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