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美的武汉工厂智能制造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美的武汉工厂智能制造

时间:2017-06-17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美的武汉工厂智能制造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美的武汉工厂智能制造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今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的挑战。为了建设制造强国,2015年中央制定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中更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一年多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11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播出美的集团武汉工厂智能制造之路。

以下为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原文: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家居产品,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设计,比如新型智能空调,不但可以用声音或者手势来控制,而且,空调上小小的摄像头,被设计师称作空调的天使眼,可以感知到主人体温的变化,从而对室温自动进行调节。不仅如此,一台空调,同时还可以充当家里的安全卫士,一旦有陌生人闯入,它能够做到实时向主人远程报告。

而诸如此类聪明的产品,工业机器人维修,不再只是科幻片里吸引眼球的道具,事实上,越来越多具有个性化设计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产品要实现智能化,甚至个性化定制,反过来对生产方式会有哪些特殊要求呢?在美的空调位于武汉的工厂里,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的传统生产线,而车间的另一侧,则是一条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那么,他们到底有何不同呢?

【采访】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浩橙色的工业机器人是这条智能生产线上耀眼的明星,不仅生产装配这些体力活得靠他们,质量检测等所有精细活儿也是他们的事儿:连一根头发丝的问题,KUKA机器人维修,都能够把它检测出来。如果有问题它是不能留到下一个环节去的,就会把它停住。

【采访】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示范线工程师刘志明传统的生产线上需要投入70个人工,但是在这条智能示范线上面,只需要投入30个人。

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生产变得更高效、精准、产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然而,安川机器人维修,这还不是这条智能生产线最牛的地方。杨浩说:这是一条我们外接的柔性的智能生产线,它能够生产我们整个工厂80%的产品,一共有200多个型号。所谓的柔性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够同时生产10种不同的产品。

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的产品,而在智能生产线上,可以根据订单要求的不同,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

记者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如果把智能工厂整体看做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的话,他们认为,智能制造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打通它的任督二脉,最大程度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

美的公司的管理层,如今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了如指掌。这些生产和管理流程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不仅可以被采集上传,还被搬到了手机上。而这样的信息互联互通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采访】美的集团信息化总监张小懿:我们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更关注的是我们价值链的打通,跟我们客户之间,跟我们供应商之间的连通。他可以看到我们推出产品的整个节奏,他也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工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整个产能的情况他是清楚的。

张小懿还告诉记者,这个全链条互联互通,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快,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了,产品交付从24天缩短到了9天。

信息的互联互通延伸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环节,好比给客户配了一个贴身的保健医生,而企业自身也从中分享到了更多的价值。

为全面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国家去年确定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过去缩短了35%。尽管效果明显,但是跟一些工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采访】工信部部长苗圩:智能制造推进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短板,还是我们工业化的进程,(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一个差异。比如说发达国家德国,他们基本上达到了按照他们的标准,说是达到了工业3.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很多企业现在还没达到工业2.0,所以我们既要补上工业2.0的课,还要推进工业3.0的普及,还要向4.0方面发展。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那就会补上我们的短板,化不利为有利。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说,要从人才培养、观念更新、设备进步、工艺提升、网络配套、环境安全等各方面,实施整体和系统的推进。这个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

【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教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徐佳宾:在智能制造过程当中,我们虽然可以把它进行系统的集成,但是我们在关键产品,关键技术,关键工序上严重依赖国外的进口,往往在实现重大工程实现产业创新过程当中,受制于人,必须要看人家的脸色,受到严重的安全制约。

为解决当前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四项基础能力,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并计划到2020年,先建立15个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解决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缺失的问题。

【采访】苗圩:我们要推行创新驱动,首先要抓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在这些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早都已经明确了创新体系的建设。我们要真正把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企业在创新当中,特别在技术创新当中,承担起主体的责任。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强调,我们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完成这项使命,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