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分析】“机器人革命”能振兴日本经济吗?

【分析】“机器人革命”能振兴日本经济吗?

时间:2018-07-04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分析】“机器人革命”能振兴日本经济吗?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从机器人革命获益与以机器人革命振兴经济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能否通过科技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者不足,就成为日本经济能否振兴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

【分析】“机器人革命”能振兴日本经济吗?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从机器人革命获益与以机器人革命振兴经济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能否通过科技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者不足,就成为日本经济能否振兴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冯昭奎在《日本学刊》发表《辩证解析机器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称。

冯昭奎认为,安倍内阁提出使日本经济规模在2020年达到600万亿日元的目标,但机器人产业难以成为近期振兴日本经济的救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机器人革命必然失败,因为要实现以机器人革命为中心的增长战略,不可能在数年内立竿见影。从中长期看,如果日本能真正实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所必需的规制改革,机器人革命振兴日本经济的前景未必不可预期。

冯昭奎在文章中指出,机器人革命在不同国家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不相同。一个国家从机器人革命获益多大取决于它以多快速度来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德国、韩国被认为是对机器人适应能力最强的三个国家,有望通过机器人革命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从机器人革命获益与以机器人革命振兴经济这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因为一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者人数增加与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两大要素的影响,而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劳动者人数趋于减少,因此能否通过科技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者不足,就成为日本经济能否振兴的关键。日本的决策者把机器人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缓解劳动力人口减少和设备投资不足这两大问题的重要寄托。

机器人市场规模五年翻两番

不能与汽车产业同日而语

日本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机器人新战略》预测,2020年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现在的两倍(从6000亿日元增加到1.2万亿日元),在服务等非制造领域的市场规模扩大到20倍(从600亿日元增加到1.2万亿日元)。换句话说,整个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52020年的五年间可能翻两番,堪称是迅速发展的成长产业。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过程就是不断出现迅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取代不再成长的衰退产业的有序更替过程,火力发电、石化工业、纺织、钢铁、造船、汽车、家用电器、新材料等相继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辐射性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当今,机器人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振兴日本经济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就是它能否成为带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的新兴产业。

从日本机器人市场规模五年翻两番的成长速度看,机器人带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但稍加比较,即使在2020年达到2.4万亿日元,也只及目前日本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57.7万亿日元的1/24。有专家预测,到2035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可望接近10万亿日元。这意味着,即使在20年后,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只及现在的日本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的1/6。而以现在日本汽车市场规模的年增长率2.6%推算,到2035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显然会比那时的日本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小得更多。与此同时,还需指出,机器人的零部件数目(以ABB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为例,大约有2000个零部件)远远低于汽车(至少两三万个),而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零部件多,中间投入比重大,产业链条延伸很长。因此,机器人产业,无论是从本身规模还是产业链长度和产业波及倍数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然不能与汽车产业同日而语。

缓解劳动人口减少影响

并非机器人越密就越好

据预测,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将从2010年的8000万人以上减少到2030年的67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63.8%降低到58.1%。如果不采取有力对策(例如大规模接受国外移民),日本的劳动人口必将大幅减少。大致可以说,GDP就是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的劳动人口人数的乘积,从日本在2010年至2030年的2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将可能减少1300万人之多可以看出,日本劳动人口减少速度将可能很快(比较封闭的日本社会不可能在今后十几年接纳数以百万计的外国移民),即便依靠机器人等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人口减少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经济增长仍然会受到劳动人口减少的负面影响。

导致劳动人口减少的,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问题,还有日本经济发展造就的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尼特族(NEET)的年轻人,他们不受教育、不被雇用和接受培训,不愿意或没办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往往到了三四十岁还依靠父母生活或与父母同住,甚至长期闭门不出(闭居在家甚至闭居在自己房间里)。据日本内阁府在2010年实施的调查,日本全国1539岁的闭居族达69.6万人,其预备军(即可能成为闭居族的年轻人)估计达155万人。尼特族和闭居族队伍的扩大,显然会加大劳动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而且,当前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已相当普及,进一步普及的余地不是很大(而且对于工业生产现场而言,并非机器人越密就越好)。

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虽然对提升日本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存在着技术、价格、影响就业等诸多难题,近期服务机器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有待观察。在考察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人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如果着眼于作为消费者的人,人口减少必将成为国内市场缩小乃至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人口减少将从生产侧与消费侧这两方面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而机器人等科技进步仅在生产侧可望发挥抑制人口减少的负面影响的作用。因此,综合生产和消费两个侧面,机器人发展对日本经济增长究竟能做出多大贡献不容乐观。

不至于引起设备投资高涨

能否带动经济增长有待观察

设备投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形成了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此后,在劳动力年年增加、包括生产和消费在内的整个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日本民间企业大多致力于先行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能力。随着日本人口日趋超老龄化和超少子化,劳动人口日益减少,社会消费需求日趋低迷,导致民间企业越来越陷入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设备闲置的困境,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产能,减少从业者人数,缩小规模甚至关闭工厂,或者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这又导致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低迷和社会资本需求日趋缩水(比如部分工厂和工业园区所必需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工厂缩小规模和关闭而不再需要等)。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超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社会的总投资能力也随之下降。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