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当今世界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变革和调整阶段,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重新投向制造业,而中国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新兴产业,是完成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深度融合的一条最理性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的人口红利消失,也是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还背负着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
榜样的力量
近几年,受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持续走低,市场、就业等因素施加在各国经济上的压力逐步增大等因素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期望利用智能制造来应对国内疲软的经济形势,夯实经济基础,并对抗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希望利用智能制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竞争力。德国提出标志性的工业4.0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长远目标,而智能制造装备又以工业机器人为标志。工业机器人密度则是评价一个国家工业机器人普及率和自动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上世纪60年代,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美国首先成功研制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将其首先应用在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领域。美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算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过程,相较于日韩等国,政府施加的影响较小。当前,美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日本、韩国和德国。
日本受制于二战后面临的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等问题,迅速引进技术,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很快发展起来。在日本,政府对于机器人制造商给予补贴。与此同时,用户购买和使用机器人也会得到政府补贴,而且用得越多获得的补贴越多,这些措施促使日本成为当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韩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政府的资助和引导下,由现代重工集团牵头,韩国用了10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体系。近年来,韩国已跻身机器人强国之列,其机器人的生产能力仅次于日本、美国和德国,排名世界第四,且其机器人密度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韩国的汽车工业就大量应用本国的机器人。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2014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创下新高,达到20.5万台,同比增长15.2%,增长的主要动力则主要来源于电子产品及新型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目前,工业机器人在下游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电气、橡胶塑料、金属和机械等领域。
机器换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政府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不亚于当年的日本和韩国。目前,中国的本土机器人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积累,并已获得25%的市场份额。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全面应用将有助于制造企业实现生产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由集中向分散方式转变,产品由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变,这将打破传统产业链结构,实现实时优化且自我组织的产业链。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包括原材料开采、多级零部件供应商、多级生产企业、多级经销商再到消费者的商品生产销售模式将不复存在,机器人维修,取而代之的是更智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在生产实施过程中,各地厂商的相关设备通过实时互通,自动调整生产进度并相互配合完成生产工作。
其次,工业机器人的全面应用将对我国工业及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对于其他相关的智能制造装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带动了整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导致一个包括新型工业PC、网络化PLC、自动化及通信元器件、高精度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等相关整机和零部件的超万亿元市场将被创造出来。
最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将为企业员工带来工作方式和环境的全新变化。全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工作方式使得工作不再被工厂等地理位置所限制,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随时调整并切换工作和生活状态。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具备较强的政策优势,由于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码。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是必经之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201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目标。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文件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的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业内领军企业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2050台,同比增长26.2%。
汽车行业是最大应用领域
从应用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其中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占比达到38%,汽车工业也是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行业。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领域发展迅速,而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汽车机车、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等产业基础雄厚,这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下游应用环境。一方面,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我国汽车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整个行业增产扩能增加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中低端市场也迅速扩大,如工程机械领域,甚至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石化、粮食、建材、化肥、饲料等领域市场需求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通过拓展下游应用服务,开拓传统市场接纳新兴生产方式,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在一般工业应用的新领域,如光伏产业、动力电池制造业,包括酒类、饮料、乳业、糖等在内的食品工业,以及化纤、玻璃纤维、砖瓦制造、五金打磨、冶金浇铸、医药等行业,都有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环节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