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机器换人”渐成趋势 纺织工业用工成本将推动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换人”渐成趋势 纺织工业用工成本将推动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已成为大势所趋
机器人已在当今社会许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最为普遍,技术也相对成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近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人们的就业机会、就业趋势、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钢铁、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于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出现了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的现象
二是诸如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化操作要求较高,致使培训成本高、周期长,同样形成了用工紧缺现象。
因此,无论在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的生产线上,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将成为大势所趋,机器人的使用也将成为未来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以谷歌、英特尔、微软等为代表的一批信息技术企业瞄准市场先机,悄然布局机器人研发应用领域,把机器人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成为其智能化服务平台的一部分。
机器人是一种高端智能装备,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电子一体化产品,牵涉到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同时还融合了人工智能等跨学科高新技术。
综合分析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主要分布在三种场合:
一是对产品精准度要求高的工业生产线,人工长时间操作容易产生疲劳,造成精力不济,使用机器人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正品率和生产效率
二是有些行业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现象,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可以实现文明生产,达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
三是出于产品成本因素,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考虑。正是由于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相关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劳动条件,实现了文明生产。
机器人应用已具备行业优势
总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水平仍然很低,其中汽车制造业是最先开始尝试和推广的行业之一,其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非常适合机器人自动化操作。
工业机器人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已具备一定行业基础,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依据。
一是基于纺织行业的生产特点,多工序、多机台、连续化、专业化分工细且协作程度高,大多工序实行多人按照相关工作法模式操作,有利于机器人类型设计和配置
二是通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升了纺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以棉纺行业为例,已推广应用了自动换筒技术、自动落纱技术、自动清洁技术、自调匀整技术、除尘与温湿度监控技术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为工业机器人的配置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铺垫。
三是纺织车间存在噪声、温湿度、空气洁净度等影响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实际问题,采用工业机器人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纺织生产智能发展带动了机器人的开发应用
近年来,在纺织装备自动化、纺织生产连续化的基础上,纺织行业迈入了智能化进程。纺织产业智能化的涵盖范围更加宽泛,在生产组织方面,包括智能生产流水线、智能生产车间、智能生产工厂等;在产品流程方面,包括产品智能设计、工艺智能管理、质量智能控制等。
结合我国纺织行业现状,创建新型生产模式,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需要找准切入点。
业内专家认为,首先应该从发展智能化装备入手,研发具有信息化构架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高端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开展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设计”,实现纺织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为适应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纺织生产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发展,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推动纺织生产进一步智能化。
以棉纺企业为例,未来可进一步推广先进工艺,进一步合理优化缩短工艺流程,通过生产工序的进一步连续化,并在关键工序、关键操作点位设计应用机器人,以期实现大幅度减少用工,使未来有望建成少用人、甚至无人的棉纺织车间。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机器人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问世以来,迅速地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工业,现在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使机器人有了听觉、视觉、触觉,产生了具有某种反应能力,使之能完成更接近人的动作,从而使机器人在众多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和应用。
“机器人学”之所以能迅速形成一门新兴学科
一是因为它的出现恰逢其时,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模式的创新与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是因为它属于跨学科协同攻关的重大科研成果,技术含量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其作用和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关于机器人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说,业界至今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解释。
客观事实是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丰富,其定义也就处在不断充实与创新之中。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这是现阶段人们能普遍认同的一种解释。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对机器人的定义:
“一种可编程和多种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动作的专门系统”。
国内学者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过程中,众多行业陆续对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这些需求反过来促进了机器人的设计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