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饭碗”:机器人带来的远比消灭的多
“饭碗”:机器人带来的远比消灭的多
“饭碗”:机器人带来的远比消灭的多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据报道,机器人一直是一个永不落幕的题材。在好莱坞电影里,无论是终结者系列、未来战警,还是斯皮尔伯格镜头下的人工智能,都把机器人与人类的竞争拉到了我们眼前。而在现实世界里,从工业制造4.0到国家十三五规划,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对于人类未来就业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
记者日前走进沪上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了解这一行业所创造的新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机器人抢走了很多饭碗,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在不断更新人们的认知,创业潮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台机器人是怎样诞生的?
在上海宝山机器人产业园里,上海发那科有限公司的工厂里一片忙碌景象,忙碌的不是工人,而是一台台外形迥异的机器人。
造一台机器人至少耗时半年
闪转腾挪、吸住铁板、平移放置眼前,记者被一台附上几十个小吸盘的机器人吸引,它正在用一系列麻利的动作,将一块铁板运至指定位置。只要按一下绿色的开关,它就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快速执行预设动作。参数显示,这台机器每分钟可以完成14片铁板的运输,为板料的锻压大大提升了效率。
原来这些都是人工搬运的,重体力,而且容易伤到手。上海发那科机器人系统工程部副部长张海森说道。与此同时,在不大的演示车间里,十几台演示机器人也正各自忙碌着。这台机器人是给汽车保险杠喷漆的。张海森指着一台机器人介绍道,每台机器人都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事实上,这样一个喷涂机器人从前期接订单、设计、组装、调试到最后走向市场,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具体到调节喷涂的工艺、具体的参数,还有色差等等环节,可以说是十分精细。
一只手就有200多种型号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技术中心科长吴钰磆告诉记者,目前仅仅是基础的机械手就有200多种型号。我们的机器人都是根据具体的订单设计的。制造一台机器人需要上百道工序。而这一道道工序背后,涉及包括研发、调试、技工、电工、管理、工程师等十几种岗位。
吴钰磆介绍,一般接订单前,发那科的项目团队都会先去实地考察,根据工厂的方案,也结合现有的技术,做一个综合的考量。我们项目团队的工程人员就有150人左右,他说,从计算机上的仿真测试,到后期的机器人组装调试、维修保养,哪怕是拧一个螺丝、接一根电线,都需要工程人员精细地操作。从人才的角度上说,企业需要有技能的工程人员补充到队伍中。
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这边将组建项目经理团队,具体负责机器人的制造和调试。吴钰磆说道,通过电脑建模,完成测试,与设计纸达成匹配后,我们才会进行具体的安装调试。
记者在上海发那科工厂内看到,子锐机器人,一台台大小不一的黄色机械手被安置在不同的区域,有几位安装员正在安装地脚、铺设线路。从一个机械手到最后调试好的成品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要反复调试看看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我们自己工厂内部调试成功后,还要拆块分装,运到买家那边再拼装起来做第二次调试。
研发人员占比达三分之一
作为机器人企业,其实我们是使用机器造机器人。张海森告诉记者,在发那科,真正做流水线操作的工人几乎没有。我们利润率高,就是因为用的密集劳动力少,研发人员占据了发那科所有职工的三分之一。记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上海发那科发布的招聘岗位中,大多要求博士学历及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等。
张海森介绍称,目前发那科的主要客户是汽车企业。通用全球指定用发那科的机器人。汽车行业的产品线比较多,也是较早全面使用机器人的领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行业市场早晚会饱和,我们还要思考进一步研发产品,覆盖更多的行业。这当然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有趣的是,随着机器人的普及,如何使用机器人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张海森介绍说,在发那科,每天都会有给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开设的机器人使用培训班。针对一些定制化的机器人,每天要培训40多个工人,教他们怎么使用、怎么维修、调试,一般机器人的维护还比较简单,比如定时加油,电池更换、及时检查电机的使用情况等,保养得好机器人寿命就会长,一般13年后还在使用的情况也很普遍。
新增岗位种类将多于被取代的
目前在国内,完全由机器人负责生产的黑灯工厂近年已经在上海成为现实。不少人担心,机器人将取代工人,并增加失业率。
不可否认的是,职业的更新换代,证明着科技的发展。而在未来,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职业或许会消失,而机器人工程师、机器人维修师等新兴职业将逐渐兴起。
消灭一个岗位增加三个岗位
短期内当然有人会失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机器人也会给我们继续创造新的工作机会。而新的就业机会,将大于被取代的工作种类。谈起国内的机器人应用,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跞说,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机器人替代的就业岗位种类和其创造的新兴就业种类,比例会是1:3。
记者了解到,这些工作机会都是围绕着机器人研发、维护等内容展开。例如在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新松,整个集团的员工数量在三千人左右,其中一千人左右是做与机器人业务相关的工作岗位,另外两千人左右是做智能制造。在如此庞大的岗位基数下,集团仍每年计划招100到200个人,每年的人才需求量占到整个集团总人数的15%左右。主要是研发、设计岗位为主,专业包括计算机、电器、结构等。又比如,在国内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较为领先的小i机器人,整个公司目前总共300多个人,其中接近一半的人数做与机器人专业性较强工作岗位,三分之一的岗位是核心研发人员。预计今年员工总人数将实现翻倍。
机器人工程师很抢手
越来越多企业向机器人专业人才伸出橄榄枝。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搜索机器人工程师职位就有上千个,其他机器人专业相关职位例如自动化设计工程、非标自动化设计、自动化项目经理等职位也不胜枚举。
我们的工程师很抢手。北人机器人董事长朱振友告诉记者,机器人工程师主要做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机械维护。有些客户没有特别合适的工程师,甚至愿意提高薪资将制造商的人挖过去。可见企业对于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在真正走进与机器人为伴的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后,记者才感受到,其实从工厂出厂的机器人一般操作难度都不高,操作者只需在屏幕上设定好参数,把必要的工件按照要求安装好,就可以等着机器人干活了。然而,即便日常大部分操作都属于傻瓜操作,但一台机器人身上上万个传感器,也给这些岗位带去了挑战。哪里出了问题,怎么检修,都要专业的知识作支撑。
行业月薪普遍高于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