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还在考虑机器换人?华为已经“私人定制”无人工厂了
还在考虑机器换人?华为已经“私人定制”无人工厂了
还在考虑机器换人?华为已经“私人定制”无人工厂了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当许多制造企业还在想办法机器换人时,无人工厂已经悄然临近了。
去年5月,广东东莞诞生第一家无人工厂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原本需要650个工人的厂区里在改造后只要60个人,并将逐步减至20人。
这一事件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但在当时看来要大范围普及无人工厂还是十分遥远的愿景。然而,仅仅在一年后的今天,这一目标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9月22日,2016第二届中国(广州)智能装备暨机器人博览会(简称广州智博会)开幕,第一财经记者现场走访发现,除了传统的智能机器人展示之外,子锐机器人,无人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备受关注。
如果说机器换人解放的是人的体力,那么无人工厂就是从体力到脑力的全解放。也就是说,不仅是生产线上不再需要人工,连管理人员也能被取代。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陈洪波看来,一旦企业选择机器换人就必然面临发展中的机器互联互通问题,而这恰好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盲点,也是机遇。
通过综合研究后我们发现,信息化软件和机器人从市场都能够购买到,只是有没有资金的问题,并且一些企业已经本身就拥有了一些智能化设备,或者已经有了ERP等信息化软件,如何将这些信息化软件及传感器设备有机的连接起来进行任务分配是市场上缺乏的,或者要么都是量身定做的,而不是一个平台。所以我们选择从这种中枢的大脑开始下手,把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并能够对他们进行任务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推出的软件要做的工作,陈洪波说。
同样想抓住这个机遇的还有深圳华为,该公司在现场展示了凭借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ICT技术的敏捷制造新模式打造的智慧工厂,可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和按需定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广东公司制造业解决方案总监李杨力认为,成本、效率、创新是现代制造业的生命线,无人工厂考验的就是如何应用科技实现对机器人的管理,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最终提高生产效率的准确性,未来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也就是柔性生产线。
工业4.0不是简单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而是由生产向服务转化,子锐机器人,通过卖服务倒逼着生产厂家把产品质量改进好,这也是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个方向,李杨力说。
而为了保证这个像大脑一样的软件能够接入并指挥不同的智能化设备,嘉腾和华为都把自己的操作系统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同时都在不遗余力的搭建自己的生态圈,希望团结出一大批企业使用,只不过嘉腾走的是低价策略,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群,而华为则是私人订制的路线,以大企业为主要对象。
资金和人才是最大困扰
我国目前正处在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即便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想实现无人工厂还必须解决资金和人才的问题。
构建一个智能工厂需要先做顶层规划,在顶层规划的框架下,再确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目标,整个项目需要购买很多软硬件,以及机械手和无人搬运车等智能装备,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集成商帮忙搭建好了智能工厂,后期维护成本也是十分高昂。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是最早开始机器换人的城市,www.zr-robot.com,该市经信局技术科科长刘庆堂曾说过一个数据:他们统计的500个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累计投入需45亿元,有的一个企业的自动化升级投入就高达数亿元。这对于现在本身就比较困难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此外,需要有规划和实施智能工厂的综合性人才。珠海迈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部副经理付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在为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时候,还要负责培训企业的相关人员,如果发现对方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宁愿不做这单生意。
付舒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并非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高端的设备,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用不了多久就持续不下去了。
陈洪波也认为行业现在最缺的是人才,而这需要软硬件设备厂商一起努力,首先把无人工厂的市场培育起来,形成氛围,仅这个过程保守估计就要5-10年。
付舒还认为,无人工厂并不适用所有的制造企业,有的还停留在工业2.0时代,对于他们来说一步到位实现无人工厂条件并不成熟,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慢慢来。
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左右,我国智能制造产值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