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何时迎来爆发期?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何时迎来爆发期?

时间:2018-03-23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何时迎来爆发期? 比尔·盖茨曾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种迹象表明工业自动化时代已经到来,工业机器人极有可……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何时迎来爆发期?

比尔·盖茨曾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种迹象表明工业自动化时代已经到来,工业机器人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迎来爆发增长的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政策红利、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等机遇叠加,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工业机器人如何才能把握新兴市场机遇,探寻适应性路径,迎来发展的爆发期?

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具备加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分布、技术、应用是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总体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处于起步期,整体规模较小;受产业发展阶段影响,龙头企业多分布在研发集中的东北地区;技术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核心技术尚未产业化;人力替代需求旺盛,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一)产业初具规模

国际工业机器人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2012年新安装量24800台。工业机器人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基本实现了从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汽车,电子电器,食品工业等领域。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市场的不断释放,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二)企业分布集中

工业机器人技术体系集合了计算机、机械、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中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但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三角等地。东北是国内老工业基地,是最早从事于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企业集中地,也是重要的机器人自动化公司集聚地。

(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工业机器人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安装、制造、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气电子、化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广泛。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市场需求释放、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推动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外部机遇叠加的重要发展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装备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趋势有利于释放市场容量、商业模式创新活跃。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经过初期的技术积累,安川机器人维修,和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接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临界期。

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装备发展。我国是传统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从依靠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与提升必不可少的高端装备,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对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需求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释放市场容量。人口老龄化引起制造业人力成本上升,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制造业人力替代需求将释放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这样背景下,如何通过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平稳度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期,成为中国制造业难以回避的课题。工业机器人在重复性、危险性、高精密性工作场景中极具人力替代优势,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商业模式创新加速产业化进程。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密不可分。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具备了基础技术条件,足以支撑产业化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形成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改变原有的产业形态。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积累的商业模式创新经验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机器人应用最早是从特种作业领域,变成工业装备进行大规模市场拓展,现在已经呈现出很多领域爆发式增长。

(二)政策缺位、技术薄弱、竞争力差等因素阻碍产业发展

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面临巨大挑战。产业发展缺乏战略层面规划,难以适应现阶段产业化加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仍难以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国外企业垄断全球市场的格局下,传统模仿跟随的发展路径与加速做大总量的现实需求不匹配。

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发展阶段不协调。众多国家级重大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各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投资机器人产业。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扶持计划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协同发展,导致总体效果难以显现。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建立起产业体系,管理缺失,导致产业规划、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等行业重点工作存在缺位。

(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存在产业化瓶颈。

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尚未形成产业化实力。创新能力不足制约机器人市场的拓展。我国从事机器人研究的人员是世界最多的,但很多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技术实力不足制约了规模的发展,而规模较小也反过来制约了技术的产业化,许多技术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制约了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制约了机器人产业成熟和国际竞争力。

国外企业垄断格局下传统发展模式空间较小。从市场角度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甚至呈现垄断格局。在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下,我国企业走传统的模仿跟踪发展路线,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十分困难。国外高端工业机器人本身拥有了一个规模化产量化优势,在保持产品成熟化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价,这对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挑战非常大。而国内产业化投资力度不够,ABB机器人维修,研究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三、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策略建议

在产业现实基础与条件下,政府、企业应合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府层面,应加快产业体系建设,规范产业发展秩序;行业内部要加快内力建设,创新商业模式,选准市场关键突破口,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带动产业化发展;产业发展途径上,应充分借助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推动要素的整合和聚合,建设若干重点园区。

(一)加快产业体系建设,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