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深度】解析日本机器人革命及其三大目标
【深度】解析日本机器人革命及其三大目标
【深度】解析日本机器人革命及其三大目标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为了保持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迎接欧美与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赶超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所带来的新挑战,日本政府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阐释了日本机器人革命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值得我国产业界借鉴。
伴随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级化,物与物通过网络相连接的物联网社会正在不断地变成现实。欧美各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变化,开始谋划抢占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先机,纷纷将机器人视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试掌控机器人新应用的主导权。中国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产品质量品牌的重视,未来也将大规模应用高端工业机器人。面对新的挑战,机器人大国日本推出了机器人新战略。
机器人应用造就日本制造辉煌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机器人以制造业工厂应用为主,迅速普及。尤其是在主要需求领域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可以说,机器人应用造就了世界制造中日本第一的辉煌时代。
日本机器人的实力起初是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但是,在机器人朝自律化、信息终端化、网络化的变化的趋势下,日本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局限于制造业,因为日本机器人传统上是以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为出发点的,主要是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采用机器人。例如,如今的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的大规模量产技术中,就大量采用着各种机器人。而Google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新商业模式,进军制造业。就制造业而言,美国还设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举全国之力,推动新生产过程的开发、全产业链的优化。这些趋势之中,关键点在于模块化以及谋求主导国际标准的确立。
所以,日本政府担忧,假设日本在机器人开发的着眼点上依然落后于世界大趋势的话,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地位也将被边缘化,而制造领域领先的商业模式将走向衰落。同时,使机器人作为系统得以应用的关键是系统集成,而目前日本机器人应用大多仅限于汽车、电子制造领域等大型企业。汽车与电子制造领域之外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等新的领域,中小企业的需求日益增多,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质量都显得不足,这方面问题也需要尽早解决。2015年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该战略首先列举了欧美与中国的技术赶超、互联网企业向传统机器人产业的涉足给机器人产业环境带来了剧变的客观现实。这些变化,将使机器人开始应用大数据实现自律化,使机器人之间实现网络化,而物联网时代也将随之真正到来。
日本的机器人革命及其三大目标
伴随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变化,机器人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剧变。首先,从单体作业机器人正在朝着向自主学习、自律行动的机器人发展。除了传感器技术、软件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等各种技术的进步之外,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像与语音识别、机械学习)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机器人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机器人能够从事更加高级的工作。其次,以往,机器人被单向控制,而如今机器人自己存储各种数据,自己应用数据,形成了开创新服务的附加值。也就是说,机器人正在向替代计算机或者手机的信息终端化演变。从而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得到应用,例如日常通信、家政等生活服务等领域。最后,机器人将从不同功能的独立单体,朝着向互联网、协同合作的机器人发展,也就是网络化的趋势。未来机器人将成为各种系统的一部分,发挥成员的作用。可以说,伴随物联网社会的到来,机器人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强。尤其是以数据、虚拟网络为核心的物联网时代,具体应用场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成为机器人进化的驱动力(数据驱动型创新)。为此机器人有望在面向产业、面向消费者等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本政府认为,为实现机器人革命,必须改变日本对机器人的认识。日本机器人革命是指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歩,以往并未定义成机器人的物体也将机器人化(例如,汽车、家电、手机、住宅也将成为机器人之一)。同时从制造业工厂到大众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都要广泛应用机器人,并通过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解决社会问题,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产生新附加值,带动社会进步,让生活更加便利,人民更加富有。
日本机器人革命首先是要实现任何人都可以熟练使用的易用性。根据各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以往,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是以汽车、电子制造产业等大企业为主,主要是嵌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地应用于三品产业(食品、化妆品、医药品)领域,以及更广泛的制造领域、各种各样应用环境的服务领域、中小企业等。为此,未来的机器人发展,重点不是类似用于焊接与喷漆的生产线上的大型专用机器人,而是要研发更小的、广泛应用的机器人,同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人。同时,在已经应用机器人的领域,也应制定较高的目标。除了现有技术之外,还要能够支持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制造,能够简单进行频繁切换的机器人等。此外,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用户之间的关系也要重新定位。与以往不同,这三者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可共赢、可获取高附加值的关系。届时,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形成凝聚力与竞争力,一边兼顾到成本结构,一边共同致力于提升竞争力所需的技术开发。上述简单易用的机器人,也就是在通用平台之下,通过模块组合满足各种需求的模块型机器人,它们将成为主流。
其次,机器人正朝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趋势发展。要开创自律化、数据终端化、网络化等世界领先技术的机器人,并加以广泛应用。由此,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获取数据、获得应用,形成数据驱动型的创新。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在制造、服务领域带动产生新附加值的同时,还将成为在各种信息传达、娱乐和日常通信领域带来极大变革的关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