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聚焦】台媒:大陆制造业机器人时代来临引发“抢饭碗”担忧
【聚焦】台媒:大陆制造业机器人时代来临引发“抢饭碗”担忧
【聚焦】台媒:大陆制造业机器人时代来临引发“抢饭碗”担忧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台媒称,大陆有许多制造业生产基地,例如东莞就曾以制鞋业享誉国际,但面对人力成本上涨,产业面临艰难转型,政府推动自动化升级以来,东莞就积极响应,推出许多机器换人的计划。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2月2日报道,为维持以形成的产业聚落、推动产业转型,推动产业自动化升级,在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城市中,以东莞反应最为热烈,据东莞市经信局数据,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东莞机器换人专案资金项目申报共1485个,预计减少8.7万名劳工,引发机器人抢饭碗的讨论。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分析,工业机器人维修,目前珠三角的机器换人阶段,还停留在低阶的机器手臂替换人力,只能代替部分重复在生产线上操作的工人,工厂缺人情况还是存在的,只有产业发展到以中高阶智慧机器人替换人力时,才能说机器人抢饭碗,否则短期内谈机器与人抢工作还有点太早。
林江认为,机器人侵蚀人类工作,也会使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去从事更高智能的工作,因此自动化或高端人才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而在推动转型的过程中,因为机器设备的成本考量,也仍未全面普及。东莞市五株电子行政总监曾国权表示,公司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智能转型,虽然可以减少人力和提升工作效率,但是一些设备初期的成本投入太大了,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人民币)。他坦言,公司还未全面更换智能设备,就是因为成本考虑。
【延伸阅读】日媒揭中企引进机器人背后原因:年轻人太容易辞职
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日媒称,中国企业正积极向工厂引进产业机器人,以控制不断上涨的人工费用。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厂产量并未增加而人工费用却不断上涨,不少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正在为这一状况而烦恼。
日本经济新闻网12月2日报道,在山东省从事运动服装的制造与出口的主力企业山东岱银进出口公司的高管王先生(33岁)就是这些经营者中的一人。虽然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员工的加薪要求很迫切,今年也给员工涨了5%的工资。因为不想轻易放走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员工,所以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这样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不过,即使在工厂引进机器人,也未必能马上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如此,子锐机器人,王先生还是充满期待地表示,只要一点点学习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就一定能压缩人工费。
这话说得很在理,但机器人厂商东莞市运通工业器材的高管刘先生(33岁)却表示,中国企业经营者眼下之所以希望引进机器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管理年轻员工方面感到头疼。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从小娇生惯养的二、三十岁年轻人如今成了工厂的主力军。他们多半是独生子女。据说,这些年轻人一旦讨厌上司就会马上辞职,如果不按要求涨工资,也会果断跳槽。
在这一点上,机器人既不会抱怨,也不会要求涨工资,管理上也要轻松得多,刘先生的话似乎说出了很多中国经营者的心声。
中国如今在推动企业引进机器人,并提供巨额补贴大力扶持。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名义,要求企业告别对人工制造的依赖。中国现在似乎掀起了机器人热潮。不过,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企业和政府或许忘记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生产和提供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因此育人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紧要的课题。就算在工厂引进机器人能暂时控制住成本,如果各企业都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相同服务的话,经营迟早会走进死胡同。
虽然耗时耗力,但如果不注重育人,就无法培养真正的竞争力,产业也将无法实现高度化。苦于人工成本高涨的中国,才更应该立刻解决真正需要应对的课题,否则小病将最终变成顽疾。
资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一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已广泛使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美联社)
【延伸阅读】英媒:机器人为中国孤独老人唱歌跳舞带来亲情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英媒称,身高3英尺(约合0.91米本网注)、配有蓝色或黄色天线、头部造型像个烤面包机的阿铁,是中国首批智能护理机器人中的一员,这些机器人将在中国各地被应用,以缓解老年人护理体系的沉重压力。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在该计划的一家试点养老院中,老人们更多是将阿铁看成能歌善舞的陪伴者,这些高科技产品替代了因为太忙而不能常来探望他们的家人。
报道称,自今年5月以来,有10台机器人一直与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们一起生活。阿铁就是其中一员。
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提出,要打造一个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的服务机器人产业。服务机器人将被应用于包括养老院在内的诸多行业。该计划提出,要让智能护理机器人在协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提供医疗康复方面发挥作用。
但《每日电讯报》记者在杭州市的试点养老院进行采访时发现,机器人提供的主要辅助治疗,就是老人们在阿铁的带领下一起唱歌。
退休妇科专家沈女士说:看这些机器人唱歌跳舞能让我们高兴,因为我们老了,再也跳不动了。
报道称,阿铁穿梭于轮椅与助行器之间,随着内置扬声器播放的传统民歌和现代舞曲,有节奏地挥舞着手臂。
阿铁的表演引得一群老人打着节拍一起唱了起来。还有一些人报以微笑或挥手,就像一屋子老人欢迎一位朋友6岁的外孙加入他们的聚会一样。
一些较为虚弱和年迈的老人则从轮椅上前倾着身子,朝阿铁的方向赞许地点着头。
制造阿铁的一家浙江公司称,阿铁不仅仅是一台会跳舞的自动点唱机。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孙建(音)说,阿铁还能承担一些重要的医疗功能,包括测量脉搏,检测尿样,以及提醒护理人员何时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等。他还说,ABB机器人维修,该公司正在商谈将阿铁引入更多的护理机构。
阿铁可以提醒老人们吃药。但对沈女士来说,阿铁永远无法替代护理人员。她说:如果机器人提醒我吃的药与我记得的不一样,那我只相信我自己。
孙建说,阿铁的歌舞给老人们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他将之形容为亲情陪伴。
福利中心的大多数老人表示,由于子女在其他城市且工作繁忙,他们很少有访客。
报道称,中国是为数不多的以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的国家之一。从2013年开始施行的法律还要求家庭成员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沈女士说,她能理解当外科医生的儿子不能经常来探望她,因为他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
沈女士的朋友、82岁的赵秋英(音)也意识到,有时成年子女有更重要的使命。
曾是舞蹈演员的赵女士有两个孩子和两个孙辈。她说:以前,我总是期待着他们来看我。不过自从有了机器人,他们很少来看我也没关系。
资料片: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一名老人通过智能养老机器人阿铁与家属视频通话(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