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解析】新工业革命冲击全球劳动力市场分析

【解析】新工业革命冲击全球劳动力市场分析

时间:2017-12-18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解析】新工业革命冲击全球劳动力市场分析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股产业重构、企业重组的热潮。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目前,这股浪潮已对全球就业……

【解析】新工业革命冲击全球劳动力市场分析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股产业重构、企业重组的热潮。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目前,这股浪潮已对全球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复杂影响。如何应对这股浪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新一轮工业革命可能导致就业市场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并存的情况。应打破低成本劳动诅咒,克服因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过度依赖,以及对新工业革命的恐慌,摆脱劳动密集型生产范式,实现生产技术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将政策重点引导到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路径上去。在资源布局上,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技能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变成促进高质量就业、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过程。

新工业革命对全球就业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触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重塑全球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随之应运而生。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也多次提及中国的经济转型、新动能和传统动能的转换,并表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同样并存。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一项报告,第四次工业革命将造成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如果各国政府对此不采取行动,将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以数字化或3D打印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5年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500万个工作岗位带来威胁,这也引发了一些国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冲击的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估这种深层次的影响呢?

1.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全球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

国际劳工组织预测显示,自2000年至2019年,低技能就业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高技能就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4年低技能和非常规的体力工作占全球就业总量的45%以上,中等技能常规工作占就业总量大约37%,高技能工作占就业总量大约18%。但是,世界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数据显示,2000-2013年期间,所有地区的低技能就业占就业总量比例都有所下降(发达经济体除外),减幅最大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均减少了8个百分点以上。

发达经济体的中等技能就业在下降,被低技能职业部分代替。但是,中等技能就业创造的产值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保持稳定。所有地区的高技能就业占就业总量比例都有所上升,增幅最大的地区是中东和南亚,分别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也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并存的情况。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互联功能将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财富差距。瑞银集团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削弱新兴市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政策,这次工业革命将加剧不平等。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机器与人的体力劳动之间的简单替代关系,它对劳动力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会导致简单劳动者失业;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生产又会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工作机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自动化生产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导致大规模失业,原因是工业自动化所带动的投资及其就业创造效应完全抵消了资本深化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生产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更多是结构性的,即技能型工人对于操作型工人的替代。

2.长期看,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

事实上,到底如何评价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复杂性难题。对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18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受到广泛关注。

迄今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短期会使失业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又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可以认为在短期科技进步使得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在长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加速、不断产生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就业)。OECD基于其成员国20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创新、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尽管短期内科技进步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相对于其巨大的创造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替代人的困扰始终伴随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在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以及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都因为新机器的采用,出现了对劳动力大量失去就业岗位的担忧。但事实证明,机器在替代劳动者原有岗位的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总能在新的行业、新的岗位重新就业。

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大量失业问题的时间并不多,且大都是因为经济周期因素造成的,由机器造成的失业总是短暂和临时的。目前,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加速,各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装机数量大幅提高,又出现对工业机器人是否会大规模替代劳动者并产生失业问题的担忧,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2000-2010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巴西六个国家中,除日本,其余国家制造业机器人的数量都翻倍,而除美国之外失业率都有所下降,也即工业机器人的采用和普及在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引起失业率的提高。相反,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在很多国家是和失业率下降同步的。

我们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没有减少人类劳动者的岗位数量。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制造业装机数量的快速提高的驱动力主要有三:一是人类劳动无法满足产品制造的高精度、高硬度和低成本要求;二是人类劳动无法适应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三是制造业无法负担高额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前两个驱动因素并不会直接减少人类劳动者岗位数量,第三个驱动因素只在制造业企业无法承担人类高额工资时才起作用,如果工资上涨速度减慢或产品价格提高,工业机器人同样不会替代人类劳动者的岗位。

应对新工业革命需要升级劳动力与就业结构

国际经验证明,高级技术人才储备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的首要因素,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也是影响第四次革命发挥作用的最大挑战。

1.我国面临劳动力市场长期严峻挑战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