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7-11-25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问题的思考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七.五)开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在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方面,已经陆续掌握了喷涂、弧焊……

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问题的思考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七.五)开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在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方面,已经陆续掌握了喷涂、弧焊、点焊、装配和搬运等不同用途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并且,成功地应用于生产,掌握了相关的应用工程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达到规模化的生产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经济技术效益,工业机器人维修,未能充分表现出来。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在世纪交替之际,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施的步伐。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参考。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1、市场:

充分的市场空间是产业化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处于手工或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对机器人的需求不足,是工业机器人难以产业化的主要原因。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对商品高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自动化要求日益迫切。在电子、家电、汽车和轻工等行业,安川机器人维修,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1993年前后仅工程机械行业引进的机器人及其工程系统金额达上千万美元。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WTO后,参予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以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例,1996年韩国生产工业机器人3770台,销售7300台,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7200台。台湾在1996年也销售688台,保有量达到4470台,近几年增长率很高。我国经济的总体规模远比它们大,即使按较低的机器人使用率考虑,对机器人的总需求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这就为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技术:

1)工业机器人整机:

国外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在70年代趋于成熟,并规模化生产,到80年代发展达到

高潮。我国起步也不算晚,主要受制于控制系统和关键的元部件。攻关不过关,进口配套又困难,严重影响了机器人整机性能和使用可靠性。近十几年来,在(8.6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以沈阳自动化所为代表,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已经过关,有几十台控制器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配套,在各种应用场合可靠应用。长期困扰我们的AC伺服系统,RV减速器、大型的回转支承轴承等关键元部件,性能好,购买方便,这就给机器人整机设计提供了坚实基础。近三年来,在一汽研制的十几台弧焊机器人,特别是近期研制的120kg点焊机器人整机性能都比较好,在现有基础上,再改进、完善实现工业机器人批量生产是完全有条件的。

2)应用工程:

已经在码垛、喷涂、弧焊、点焊、装配等作业领域取得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各单位都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机器人工程应用的技术队伍。当然,机器人的应用工程涉及到不同行业,工艺类型差别很大,和国外相比,差距明显。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资金:

国家已经为工业机器人的前期开发投入大量资金,为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工业机器人这种高科技产品,实现产业化,并不需要基本建设大量投资,应该主要依靠市场运行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国家支持下,靠生产经营、积累滚动发展,自我壮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前景看好

从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看,一般在技术成熟,进入应用后不久,通过一批用户应用工业机器人取得经济和技术效果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需求量日益增长。

我国经济会持续发展,加入WTO后,由于竞争的需要,技术改造更新的速度将大大

加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三、五年内会比以前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加快产业化的步伐,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发展自己的好时机,否则错失良机,让国外产品抡占市场机器人产业化会更加困难。

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高科技的成熟产品。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导致产品和技术按层次的梯度转移。发达国家掌握最新的高科技,集中致力于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则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例如纺织品、服装、自行车、家电和一般机电产品等。其转移周期,随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而缩短。例如自行车制造业的中心,从英美到日本到台湾再到中国,大体上是20年一个节拍,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但是类似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的转移速度就快多了,最近的例子是家用电脑,我国迎头赶上,国产品牌的电脑,已经稳居国内市场首位,这个转移过程越来越快。

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一种高科技的成熟产品,50年代末,由美国研制发明,60年代成

为产品,70年代日本快速发展产、销量都成为第一大国。目前,工业机器人整机,由于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价格大大下降,已经成为一种利润较低的产品,梯度转移的条件开始具备。中国属于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可以说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掌握,抡占这一领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把机器人整机及其应用工程作为一个工程来考虑,由于机器人的应用场合纷繁复杂,一户一个样子,必须向用户提供全套的服务,就机器人的应用工程而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低,有关工程设计现场安装调试以及售后维护修理费用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要有决心占领国内市场,而且应该有信心占领国外市场,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大。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布局

1、工业机器产业化的主体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主体应该是生产企业。把一般量大面广、通用的工业机器人集中到企业生产制造,改变目前由科研单位(或学校)分散研制的状况,才能使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达到性能好、价格低,维修服务有保证,使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各行各业,发挥作用。

推进机器人产业化,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操作运行。可能有两种模式自然形成。一

类是现有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科技层次,进入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应用工程领域(例如海尔集团)。它们的优势是熟悉市场,有较完善的市场营销机制和网络。这对于较快打开局面,形成规模是非常有利的。技术上,可能原有基础较薄弱,须要有一段学习掌握的过程。但通过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技术合作等方式,可以迅速,有效地弥补,这样的例子,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也不少。

另一类是从现有的科研单位(或高校)中,以技术为依托,向公司制转化,成为工业机器人企业。弱点可能是对市场相对不够熟悉,运行机制有待建立和创新。国家可以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予以支持,促进成长。

2、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内涵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