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千亿级的机器人市场这只鸭子要熟了吗?
千亿级的机器人市场这只鸭子要熟了吗?
千亿级的机器人市场这只鸭子要熟了吗?
机器人技术发展到哪了?
机器人产业化,这块肥肉我吃得到吗?
2016年谷歌举行的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GoogleHome,这是一种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称之为小型家庭机器人。Googlehome的先进科技是基于Googleassistant。相较于常见的语音助手,Googleassistant要显得更加智能。它可以整合到手机、手表、汽车、电脑等多种终端,能提供多种使用场景的语音助理服务。这应该又算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又一项黑科技了。另外,目前最接近人类功能的机器人也是谷歌发布的Atlas。
Atlas机器人高5.9英尺(1.75m),重180磅(82kg),已然不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那种笨重机械,甚至这哥们已经实现了像人一样完全的自主行走,可以陪你遛弯、帮你搬货、给你开门,还可以在接受你的调戏摔倒后自己站起来。这可能是目前最接近人类的机器人了,同时也代表了现今机器人的最顶尖水平,其精密化与智能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所以,问题来了。国内目前正在大热机器人工业园区的概念。机器人市场它的全景是怎样的?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它即将成熟了吗?我们试给你一个概览。
一、趋近于人类,这可能是目前机器人技术的走向
看看ATLAS,再回看最初那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机器人发展到现阶段这么栩栩如生,各种形态,各式功能,正如人们期望中那样,在类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至于能不能取代人,甚至威胁到人,现在还未有答案,一切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让机器人像人,以及具备类似人的功能,ABB机器人维修,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像ATLAS这种等级的机器人,已经是当今多个领域的顶尖技术共同作用诞下的作品。
材料学+精密制造,让机器人更有生命
印象中大多数机器人都是冷冰冰的一堆铁件,庞大、笨重且不灵活。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更多的材料被应用于机器人的构成,许多复合金属、仿生材料让其部件变得更轻巧、更有弹性,甚至在触感上都更具生命感。(有体温、触感真实的机器人男女朋友指日可待啊)同时,精密制造的工艺水平结合动力学研究,让过去一些必不可少的生硬机器构件,通过改造或替代,实现了更灵活、更精准的连接,让机器人在动作方面的效果得到不断完善,更多类人的功能也逐一实现。
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让机器人更聪明
信息的接受、判断与处理能力,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典型特征。传感技术让机器人具备了像人类一样的听觉、视觉、触觉、平衡等能力,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分辩,作出反应。而随着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实现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可预设、可编写的程序,让机器人在行为控制、信息判断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至于未来还会有什么新的技术能让机器人能够完全取代人,甚至威胁到人,照这种趋势下去,也真是说不准。
二、产业化,将是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的必经之路
机器人从人类手中诞生以来,基本是用于帮人干活的。从简单的事务代劳,到超出人类自身极限专项功能,发展到现在,只要是人做不到,做不好,乃至不愿做的事情,都会是机器人可能出现的领域。过去,技术瓶颈让制造机器人成本昂贵,无法量产,但当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时,就人类需求这个无底洞而言,它的产业化时代注定将到来。
1、这块肥肉市场,让人垂涎欲滴
都说机器人产业来将迎来最顶峰的时刻,那这块市场究竟有多肥,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事实与预测数据:
应用规模扩大拉动需求
2014年、2015年差不多超过150万个左右机器人应用于全球的工厂,根据IFR的预测,未来三年将有230万的机器人在工厂中得到应用,全球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幅将达到15%,而中国市场增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2014年的同比增速为56%
消费密度远未达到饱和
在机器人密度方面,韩国每万个员工中有478个工业机器人。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密度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平均水平,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消费密度还可以进一步上升。
2、肉很鲜美,但抢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上个世纪中期,机器人就作为一项重要关注领域,在西方国家兴起。随着技术及产业化水平的崛起,这几年达到了顶峰。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机器人这件事上,有的开始地早,工业机器人维修,有的发展得好,也有的后劲十足,未来的形势难以估量。
美国:机器人始祖争二次回春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发展基金会(NSF)成立
1980年代,许多机器人制造企业频频出现亏损,整个机器人产业逐渐下沉
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提振美国制造业。
2013年,提出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聚焦集成应用领域。
欧洲:德国制造继续大步前行
1985年,德国开始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经过10年努力,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2012年,德国推行了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工业机器人推动生产制造向灵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提出了2002-2022年欧洲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路线。
亚洲:日韩成熟产业稳中求进
19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
1980年,日本率先实现了机器人的商用,并将产业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维持至今
2015年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提出3大核心目标,即: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
1990年代初,韩国现代集团引进日本发那科,全面学习后者技术
21世纪初,大致建成了韩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2012年10月,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战网2022》公布,其政策焦点为支持韩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先机。
2015年,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为世界第一
中国:无限市场催生产业爆发
2000年11月30日,我国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大学孕育而生。
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2996台(含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自主品牌机器人产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是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56%。
2016年3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任务,旨在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数据、资源来源: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这个千亿级别的产业化市场,你的企业心动了吗?
1、工业机器人格局成熟,墙角难挖
在中国成都,一汽捷达车身焊装车间内,满眼看到的都是机器人。13条生产线上,见不到人影,全由61台由电脑控制驱动的R30型极坐标式机器人和G60肘节式机器人,合作进行自动化的工作传送与焊接工作。这全过程流畅无误,几分钟就完成一辆车身的焊装工作。这样的情形,在欧美、日韩等国的先进制造企业中早已普遍存在。不论是在汽车制造车间,还是食品包装流水线上,工业机器人已经凭借其高效的作业能力,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