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机器人产业混战乱象关键技术倍受“剪羊毛”之痛

机器人产业混战乱象关键技术倍受“剪羊毛”之痛

时间:2017-10-05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机器人产业混战乱象关键技术倍受“剪羊毛”之痛 在地方政府超前规划、过度补贴鼓舞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一哄而上的投资热潮,光伏产业遭遇低端技术锁定、深陷产能过剩的惨痛一幕正在重演。 “现在每天都有机器人企业成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武……

机器人产业混战乱象关键技术倍受“剪羊毛”之痛

在地方政府超前规划、过度补贴鼓舞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一哄而上的投资热潮,光伏产业遭遇低端技术锁定、深陷产能过剩的惨痛一幕正在重演。

“现在每天都有机器人企业成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击水感慨道,近年工业4.0概念掀起的工业机器人热潮,鼓动国内投资扎堆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规模连年翻番。

据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区约40家,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单位拥有一家以上。而投产工业机器人企业,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达420家左右。有业内人士预计,到今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可能将达到800~1000家。

目前,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内专家最为担忧的情况是,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如果不能理性引导,有可能重演光伏产业悲剧:地方政府政策性补贴倾力扶持,企业纷纷涌入产业低端,推动产能严重过剩,缺乏核心技术遭遇国际大规模反倾销,企业倒闭破产损失惨重……

“现在央企、国企、军工、民企都在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体可概括为“市场需求激增,自主投资火热,产品低端锁定”,并且已经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的隐忧,“目前的情形,与当年的光伏产业实在太相似了,但工业机器人产业决不能重蹈覆辙了。”

“补贴”出来的低端产能

“根据地方主要工业机器人园区的规划规模目标计算,不出几年,工业机器人的产出将可能超过市场需求。”采访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为记者分析说。

据业内人士此前调研发现,从东北工业重镇沈阳,到中原古都洛阳,再到制造业基地东莞,再到长沙、青岛、哈尔滨、重庆……面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前景,以及企业“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至少有36个城市已将工业机器人作为当地重点发展产业,予以扶持。

其中,重庆两江新区、武汉和广州三地都将2020年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规划为10万台,三者相加便是30万台年产能。然而,以年均35%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包含自主、合资、进口)年销售量也不过才25万台左右。

“这说明已经存在工业机器人产能过剩的隐忧。”左世全提醒,由于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价格相对低廉的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高端尚未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因此,过剩主要集中在低端。”

“大量的资本、人才资源继续投放在低端产能,进行重复建设,一方面将阻碍高端发展,甚至使得对下一代机器人的部署投入不足,导致形成代际差距;另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将变得不可逆转,企业间将开展残酷价格战。”他评价到。

对于这一点,在市场打拼多年的徐击水更有体会。“现在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赚钱的没几家,基本都在亏损。”他告诉本刊记者,尽管如今工业机器人企业很多,但多是近年成立的中小企业,“基本都是在小批量生产,成本非常高。”

“目前德国库卡的年产量达2万台,而国内大型企业的年产也只有几千台,小企业只有数百、几十台。”朱森第对比分析指出,企业生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当前大量工业机器人企业体量小,无法上规模,很多处于亏损状态。”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各地的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呢?“有的企业初衷就不是真心想搞机器人。”在徐击水看来,ABB机器人维修,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热情高,大力扶持当地工业机器人产业,所以,“机器人不赚钱还是有企业开始做,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而有的就是冲着政府政策、补贴来的。”

他举例说,业内有家企业,从日本购回一台工业机器人,通过改装后参加国内展览,因此获得当地政府几十万元补贴,“除去成本,还能白赚几万块钱。”

此外,某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有的企业甚至组装机械臂都能拿到当地政府的工业机器人补贴,“还有国内企业与我们商议,通过购买我们的机器人运回它们工厂组装,但不能贴我们的牌,搞成自己做的样子,这样就可以在政府那里搞到钱。”

“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培育工业机器人市场和产业无可非议,但一定要掌握好度。防止出现像此前光伏、风电的过度补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朱森第认为,政府投入的引导资金不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其实,这说明部分地方政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带有盲目性,认识不到位,依然是采取传统的招商引资、财政扶持,甘当企业‘奶妈’的老路子。”面对本刊记者,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痛心疾首。

关键技术倍受“剪羊毛”之痛

伴随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热情高涨,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也在快速攀升,仅仅三年时间,就由2012年的8.7%增长至2014年的28.6%。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安川机器人维修,国外巨头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垄断局面并没有出现根本扭转。

“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偏高,不仅源于规模偏小,更源于高昂的关键零部件价格。”左世全告诉记者,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其进口价格明显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整机价格的70%左右,成为产业发展的痛点之一。

“同样的减速器产品,卖给日本、欧洲大型企业价格在2万元左右,卖给我们曾一度要9万多。”身处市场一线的徐击水体会更加深切。

“当国内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时,进口国外产品价格普遍比正常价格超出两倍以上,甚者可达十倍。”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这是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诸多产业面临的共同处境。

不过,近年来国产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已经出现,已经带动进口价格的下降。据徐击水介绍,其中“减速器的降幅在30%~40%左右,此前9万多的减速器现在大约5万~6万就可以买到。”

尽管如此,他认为,零部件进口价格的下降并未使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感到轻松,因为“整机的进口价格下降幅度比零部件还要大”。“有一款焊接机器人,此前价格一度在30万元以上,如今十几万就可以买到。”

在徐击水的理解中,鉴于国内产品起步晚,生产成本明显偏高,品牌号召力和质量都不及国外同类产品,国外企业的意显然就是要“封杀”国内正在开始成长的同类产品。

“当国外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大幅降价时,大都已通过此前多年的高昂售价收回成本并盈利丰厚。”朱森第认为,这些国外企业成熟产能的降价给国内企业当下造成压力,而成熟产能的盈利可能作为研发新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资金来源之一,国外企业因此进一步占有未来发展的先机。

“超高价将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整机卖给中国无疑就已经是一次‘剪羊毛’。”相关部门负责人则担心,待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绝大部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自主后,未来是否会遭受第二次被“剪羊毛”?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