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解码“工匠精神”:也许还要有点“偏执”

解码“工匠精神”:也许还要有点“偏执”

时间:2017-09-02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解码“工匠精神”:也许还要有点“偏执”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进乎道。 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中国制造迈向2025,大国呼唤工匠精神。 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为您讲述几个工匠的故事。……

解码“工匠精神”:也许还要有点“偏执”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进乎道。

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中国制造迈向2025,大国呼唤工匠精神。

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为您讲述几个工匠的故事。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法宝是刀

2015年11月2日,施品芳早早起床,换上干净的工装,www.zr-robot.com,匆匆吃过早饭,便出门上班。这一天,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正式下线。

然而,施品芳当天另有任务,没能到现场看一眼。我非常想去看看第一架大飞机是什么样,毕竟每天和它身上的零件打交道。施品芳说。那一天,对他来说就像一位父亲送女儿出阁。

如今,C919客机进入测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急问题,需要有经验的工匠救火。施品芳的工作台,是一个零件从设计纸变成实物最快的地方。

2016年4月8日早上9时,施品芳接到一份工艺指令单,上面标着一个大大急字。这个急字意味着:在有限时间内,任务必须完成。

这次的急活儿是制作C919客机上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个接头用于传送液体和气体,对密封性和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接口的精度要达到百分之一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六分之一。由于构件较为复杂,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数控机床短时间内也很难做出来。

在施品芳眼中,制作这样一个零件的难度只能算中等。过去7年中,很多任务看上去都无法完成。但施品芳总有办法完成。

同事们都喊他老法师,施品芳说法宝在他的工具箱里。打开他的工具箱,几十把大大小小的刀具密密麻麻,一字排开。刀头处都经过精细雕琢,或角度不同,或弯度有异。

识货的看刀子。我当学徒时,先磨了3个月刀。在半平方米的工作台上,施品芳跟着师傅学习车、磨、铣、刨、镗等各个工序。工作台上,火花每天都要闪耀将近8个小时

施品芳退休后已经被返聘2年。除了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带徒弟。

30年来,施品芳所在车间经历了两次人才流失,一次是运十下马,一次是麦道飞机停产。

当时厂里效益不好,女儿考上了美术学院,费用很高,我也曾想过离开。施品芳说,人都走了,如果要再造飞机怎么办?我最后还是选择留下。

2002年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700项目上马,这群老工匠终于有了盼头。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国产大型客机C919项目上线,他们离中国国产大飞机的梦想越来越近。

偶尔,施品芳也会去上海飞机制造厂看看那架老运十,飞机前那块写着永不放弃的石碑足以唤醒至今难忘的记忆:1971年4月,他第一次穿上工作服,开始追逐飞机梦。

今天,施品芳的6名隔代弟子已有2人能够独当一面了。

我就是喜欢这个行当,我对飞机有感情!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站在这里。施品芳说。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2011年,当裴先锋站上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时,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写入了职业技能奥林匹克的史册。

焊接项目银牌,属于当时21岁的裴先锋。

技校毕业后,裴先锋进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第一个工地就是当时热火朝天的中国石油庆阳石化300万吨/年炼油工程搬迁改造现场。

经常要在2毫米厚的钢板上作业,还要不断调整焊接电流,这要求裴先锋对焊接电流控制极为精确,不能有1安培的偏差。更难的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焊枪都不能抖,哪怕有一点点偏差,都不能形成完美的焊接状态。

那时候焊道成形总是不好,我整个人像着魔一样,白天干,晚上想,查找相关资料,在白纸上设计焊道的形状、划焊条的方法。渐渐地,他对每一个技术细节了如指掌。

焊接是臂力、蹲姿、呼吸、耐力的完美配合,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不断犯错,不断改进。只有驾驭了铁液,才能焊接出完美的内部结构、最佳的外观。

在完成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四川炼化一体化基地施工建设后,裴先锋奔赴约旦,www.zr-robot.com,跟随海外项目队将中国工艺带到世界舞台。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次焊接都做到最好,不走捷径,就是我继续成长的捷径。获奖后,裴先锋一直坚持这么评价自己。

越智能,工匠精神越重要

5年前,董状第一次在现实里看到机器人:科幻电影中恣意游走的机器人在现实里却蹑手蹑脚,可以避让障碍,但移动并不精确,甚至还需借助人工帮助。

我心里有一个超级英雄梦,想把伴随我长大的虚拟影像的机器人带到现实中。2011年,28岁的董状辞去软件工程师工作,进入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服务机器人事业部。

如果不能精确移动,机器人就只能称为机器。董状认为,可以通过激光传感器为机器人装上眼睛,让机器人识别环境,在大脑中建立地,进而精确移动。

当时,这类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入职伊始,董状就启动了国际顶尖技术SLAM激光导航技术研发。过程中,机器人无法建立地,运用合理算法也会迷路;一两个月的反复试验后,因为移动不够理想而推倒重来那段时间,董状和团队约定,取消周六休息,每周二、四、六固定加班3小时。

此后3年,董状团队更换了100多种算法,进行了上千次试验,最终,机器人的感知度和学习能力从无到有,不断提高。2014年,技术壁垒成功突破。

随之而来的关卡是安装。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传感器上不能出现划痕、指纹和静电,稍有瑕疵,就意味着传感器直接报废。

董状说,研发靠智力,装配靠手艺,非常考验技巧和耐心。为确保传感器发挥效能,又不在行走时受壳身颠簸影响,传感器与壳体要靠近而不贴合,经过数百次调整传感器位置和角度,几十次拆装调整机器人外壳,才将误差控制在一毫米以内。

如今,董状团队已有上千名机器人孩子。在餐饮店、酒店大厅和银行网点,服务机器人在任意面积空间中建立地,自由行走,每隔100毫秒与地做一次通话,及时避碰障碍物,定位精度达到3至5厘米,远高于国际上这一领域普通的5至10厘米。

理论上5厘米的误差已经很小了,但要服务机器人融入大众生活,还需要更加精确,我们将继续研发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力觉等功能,赋予机器人更多人性。董状说。

传帮带是匠人必须要走的路

19岁那年,戴天方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239厂,成为最早接触数控机床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仅仅4年时间,他就通过自学练就了异形薄壁加工、非圆截面舱体加工的绝活,被同事们称作戴一刀。

戴氏刀法真正成名是在2012年初。某重要型号产品为保证飞行姿态,要求其外部数米长、形似圆筒的金属蒙皮轻薄光滑。这件几十平方米大小的大型异形舱完全展开后有一辆中型卡车大小,要求3.5毫米厚度,精度误差在0.01毫米以内,难度不亚于在等比例的A4纸上绣花。

要达到这个精度,需要在金属薄壁上布下100多个测量点,边测量、边调整、边加工。而这个数米长的金属异形件远远超出厂里最大工作台的控制范围,加上金属外皮薄,在固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形。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