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东莞“机器人智造”提升经济“含金量”
东莞“机器人智造”提升经济“含金量”
东莞“机器人智造”提升经济“含金量”
ZR-ROBOT子锐机器人维修网讯:提到东莞,子锐机器人维修,大家首先想到东莞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在经济下行、外贸低迷的形势下,在这片土地面积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热土上,创造出近全国百分之一的生产总产值,达到6275.06亿元,迈入6000亿俱乐部,发那科机器人维修,GDP增速达到8.0%,高于全国水平。
27日,来自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东莞的企业车间,探访世界工厂东莞的逆袭法宝。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表示,东莞转型关键在于牢牢扭住了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通过不断创新来催生新的主导力量、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增长动力,在发展动力上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经济形态上加快从传统制造向创新型经济转变。
全市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达万台
近年来公司投入了近3亿元,进行操作自动化和机器换人,减少工人数量在千人以上,在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公司副总裁黄河指着流水线上一排排正在运作的华数机器人告诉记者,引进这样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可替代20个人。作为东莞市机器换人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基地,劲胜精密在东莞市政府的扶持下,每年都会引进机器换人项目。黄河认为,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通过机器换人来降低人工成本,这是所有制造业都要面对的。
对于机器换人,徐建华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当前被广泛提倡的机器换人,准确说是机器替人,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不适合人力操作或者一些精密度较高的产业,则由机器人去作业。
通过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和机器人智造计划,东莞市先后引进了华为终端、大连机床等龙头企业以及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还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和创新团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迅速成长壮大。2015年,东莞机器换人项目达到881个,拉动了东莞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1.2亿元,同比增长85.6%,拉动全市工业固定投资26.8个百分点。
在东莞市政府、大连机床集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共同建立的大连机床集团(东莞)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子锐机器人维修,中心不但拥有以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钻攻中心、玻璃雕铣机、高光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设备,还有以手机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加工制造岛、智能物流、智能立体仓储为代表的3C产品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单元。而面向行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和未来智能机器人产品更是吸引了采访团成员的目光。
该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孙欣裕告诉记者,当前公司重点研发面向3C制造的智能设备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以及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开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
目前东莞市集聚相关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近200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约为10000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400家,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60亿元。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机器换人可提升利润空间、产品良品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那么替换下来的劳动力怎么办?
徐建华认为,替换下来的工人,一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技能提升计划,掌握熟练操作机器的技能,二是转移一部分到目前仍占比重较高的传统产业中就业。
在技改升级、机器换人驱动下,2015年东莞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7.14万元/人增加到9.5万元/人,累计增长3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23%,年均下降5.65%。
东莞市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数据库,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86家,获省高企扶持资金4.2亿元,均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力争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
徐建华介绍,在推进传统产业提升上,东莞以实施机器换人为抓手,大力开展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运用节能降耗技术、环保减排技术等,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针对产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支柱产业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科技含量不足的现状,东莞市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
与此同时,东莞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计划,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建设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总数达3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在孵企业和项目1000多个,累计毕业企业300多家。
在创新驱动、技改升级作用下,东莞制造业正出现对低端产能的挤出效应,向先进制造、高技术制造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经济含金量逐步提升。
徐建华介绍,东莞将向优势企业要竞争力,力争今年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高企培育入库数量达到700家以上,同时加快构建创新核-创新轴-创新网的创新体系,扎实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承接广州、深圳全省创新双核的辐射,全面融入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