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如何寻求突破

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如何寻求突破

时间:2016-12-07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在机器人领域,补贴政策的存在是必要的: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对机器人的需求很大;而与国外机器人巨头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相对应的是,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普遍散、……
在机器人领域,补贴政策的存在是必要的: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对机器人的需求很大;而与国外机器人巨头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相对应的是,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普遍散、小、弱。如果没有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补贴,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是很难从这些巨头手中夺回市场的。实际上,在补贴等扶持政策下,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条也在逐渐形成,出现一批骨干企业,在各领域的中低端市场已形成一定竞争力。
 
数不清的机械臂,骤然围拢,将不同部件快速装配成一体后又各自散去,一件产品就此完成。这些机械臂形状、动作各异,令人眼花缭乱。而各个零部件有自产的,也有来自国外的。
 
国产机器人面临着国内外双向挤压的困境:外资品牌切走了中国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在技术、零部件成本方面对国产机器人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而在政府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下,短时间内中国涌现出近千家机器人公司,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骗取补贴等乱象丛生。
 
 
高价进口关键部件
 
据悉面对国外的竞争,国产机器人存在着产业技术、零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市场边缘化三大潜在风险,而随着外资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遭受挤压。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市场调查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高达18%、12%、14%、13.5%,其他外资品牌瓜分了34.5%的份额,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8%的市场份额中争抢。
 
从价值份额上看,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但从台数上来看,自主品牌销量已达2.2万台,国内市场份额占到30%左右,这反映出我国机器人产品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
 
市场占有率低的同时,国产机器人在应用结构上也大多集中在中低端。
 
以精度较高的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代表,国产化率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在难度较大的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的份额;而高端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的市场。
 
国产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下料方面,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偏低。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供需双旺,相当一部分机器人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左世全认为,国产机器人质量可靠性不高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有些产品做出来了,但是可靠性和满意度与国外差距比较大。比如,系统集成商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汽车自动化焊接方面不敢轻易使用国产机器人。
 
这导致自主品牌机器人无法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推广。缺乏高端产品,用户认可度低,国产机器人的应用举步维艰。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核心零部件上的短板。从结构上看,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关节减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件组成。目前,除本体外的三大关键部件中,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在关键部件配套方面严重受制于人,基本没有议价能力,以致整机制造成本与进口整机倒挂。
 
以占机器人整机成本最高的减速器为例,目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占据,中国在精密减速器国产化方面虽出现了一批企业,但在2015年,依旧有75%的精密减速器从日本进口。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公司的整体份额低于10%;在驱动器上同样如此:国内80%的驱动器需要从欧美和日本进口。
 
由于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分别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25%、15%,导致中国机器人企业生产成本畸高。
 
国外的巨头厂商则不同,它们往往能以巨大的采购量和签署排他性协议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而且很多工业机器人厂商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日本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安川和松下都属于全球最大的电机制造商。
 
这让中国公司吃尽苦头:从这些公司进口零部件无异于虎口夺食,国内企业往往要以高出国外厂商近3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电机,这使得不少企业营业成本的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已将重点瞄向中国,伴随着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推进,四大家族在长三角、珠三角纷纷抢滩布局。
 
国外公司在长三角、沿海地区的产业链布局很迅速。这些公司起步比中国早,做得比较成熟,他们有充分空间通过降价等方式,挤压国内企业,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有个指南,考虑下国产的比例和进口的比例,多给国内企业一些政策支持。
 
地方目标数倍于国家规划
 
实际上,政府已经给出了政策上的支持,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过去两年中,各地一共出台77项机器人扶持政策,机器人产业在多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迅速膨胀。
 
据介绍,目前至少有28个省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机器人企业大都成了各地的座上宾,地方给资金,给土地,给政策,欢迎它们去建厂。
 
而截至2015年,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首,全国共计有36个城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方向。重庆、南京、湖北等地制定的规划显示,到2020年,各自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或超过1000亿元,有统计显示,将全国机器人规划目标加总,到2020年可能超过万亿。
 
然而,国家层面刚刚公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计划达10万台,按照每台100万的单价,规模也不过1000亿元。地方的产能目标远超国家规划。
 
目前目前各地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
 
国内各地区政府加大在智能制造产业园投入,机器人也大都是发展的重点,在土地租金、购地成本、科技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机器人企业所能争取到的一切政策。
 
然而,在很多地方规划的机器人产业园中,企业数目、规模都很小,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散、小、乱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
 
据透露,地方政府迫切需求机器人等企业在当地落地,但在全国存在着太多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时发现企业太少,招商难度太大,为了尽快出成绩,不少地方会放宽招商条件,推出大量补贴,从而使不少其他企业进入到这一行业。
 
涌入这一行业的企业确实在快速增加,目前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
 
在目前所知道的800多家企业里面,将近一半企业是没有产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业里将近70%-80%是在代理别人的产品,真正能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仅100家左右。
 
某种程度上,这是政府招商热情与企业扩张冲动“合谋”的结果,个体理性的选择加总之后却是一个典型的合成谬误,正如此前的光伏一样。
 
“现在的繁荣是炒出来的繁荣,产业实际是个什么状况呢?碎片化,小作坊式的生产,散小弱,高端产业低端化,甚至有‘玩具化’的发展趋势。”有主管部门负责人称,“机器人企业一定要掂量下自己的技术与竞争力,不要被地方政府忽悠,也不要去忽悠地方政府。”
 
在此背景下,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至关重要,在行业自律方面,工信部正在加快推动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加大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规范力度。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