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AI做助手 音乐大师更稀缺
AI做助手 音乐大师更稀缺
时间:2020-06-05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当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时,人工智能以强烈的冲击力向人们证实:它可以突破艺术创作的壁垒,给听众带来意料之外的音乐体验。像任何一次AI在自我挑战中刷新打败了人类的纪录一样,这一次AI音乐的成功又让人不禁要问,这种创作方式会不……
当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时,人工智能以强烈的冲击力向人们证实:它可以突破艺术创作的壁垒,给听众带来“意料之外”的音乐体验。像任何一次AI在“自我挑战”中刷新“打败了”人类的纪录一样,这一次AI音乐的成功又让人不禁要问,这种创作方式会不会影响到传统音乐制作人的“饭碗”?
然而,答案尚未改变。尽管AI的进步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它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构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工智能尚难以展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也尚难以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某种理论表达,更难以具备自我意识、情感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距离人格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它可以充当人的助手,还不能对人的生存机会造成威胁。
其实,比AI替代人更迫切的问题是,人要如何面对与AI协作的处境?AI音乐已经能够让非音乐工作者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曲子。有这样厉害的“得力助手”,优秀的原创音乐、创作人乃至音乐大师会更加稀缺。这也会倒逼我们的教育要更多关注人的素质,要把培养人的创造力作为更重要的任务来对待。
别忘了霍金对人类的警告:“人工智能可以在自身基础上进化,可以一直保持加速度的趋势,不断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我们的生物进化速度相当有限,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淘汰。”同时,对包括科学家、未来学家在内的所有人来说,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独特的兴趣、审美、决策和情感,可能会更有助于学会应对“人与AI共存”那可预见的未来。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工业机器人维修相关阅读: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