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

子锐站内搜索 互联网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20-82000787(8:30-17:30)
  • 联系手机:15889988091(非工作时间)
  • 座机:020-82000787
  • 传真:020-32887675
  • 邮箱:gz@zr-robot.com
  •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回顾与未来展望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回顾与未来展望

时间:2017-01-17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简介:智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明确信息集成是智能制 造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问题。以下是对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重大事件的回顾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一、政策助力、优势产业引导,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稳步前行 (一……
  智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明确信息集成是智能制 造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问题。以下是对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重大事件的回顾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一、政策助力、优势产业引导,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稳步前行
 
  (一)政策频频出台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国制造业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之路。2016年12月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未来4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提出了宏观规划及深入的实施举措,也为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明晰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工信部联合其他 部委已经先后发布了机器人(300024)、智能硬件等专项规划,以及工业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等专项行动指南,逐步完善 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打造的“1+33”专项规划体系。各地方政府及园区也纷纷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智能 制造发展方向,包括北京、沈阳、济南、郑州等多个城市出台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拟通过政策引导,在全国智能 制造发展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
 
  (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进一步推进,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5专项行动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4月印发了 《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总结 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相较于2015年共有46个 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工信部编制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并根据此份文件遴选了64个试点示范项 目,入选项目更多,涉及范围更广,并从制造环节试点示范向新服务模式试点示范延伸。同时,还部署了智能制造综合标 准化体系建设,启动并组织实施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工作,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智能制造经验交流 与推广,组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展示等重点工作。
 
  (三)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引领产业发展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两大重要方向中,一方面是以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为代表的智能制 造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是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其中以机器人、工业软件为代表的重点领域成为了2016年智能制 造发展的引领者。2016年,我国机器人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望延续2013、2014、2015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 器人最大市场的势头。而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众多龙头企 业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和现有设备智能化升级,对cad、SCM、MES、PLM等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以及工业产品内的 嵌入式软件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工业软件产业规模的增长形成了极大的带动。
 
  二、新模式、新业态频现,资金支持与市场需求双向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一)“苹果+富士康”代工模式将在制造业领域加速铺开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大量中低端生产力正在加速被淘汰。由于传统制造 业拥有重资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拥有新技术、新模式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将技术及模式转化为生产力,而在互联网 共享思维不断普及,金融资本大量注入到智能制造领域的背景下,“苹果+富士康”这一成功的代工模式能够将新技术、 新模式与现有生产力进行有机的融合,极大缩短企业从初创到投产的生长周期,推动产业更加快速的更新迭代。2016年, 包括乐视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已经在探索与国内外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合作生产,2017年将是上述企 业量产车型亮相的重要节点,一旦能有先行企业成功实现此种合作代工模式,该模式将有望在汽车发展相对成熟等传统制 造业领域加速铺开。
 
  (二)标准化成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
 
  智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明确信息集成是智能制造最为核心、 最为基础的问题。其中2014年10月美国“先进制造计划AMP2.0”提出在3到5年内,要使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制造自动化设备 能够无缝地进行互操作,实现即插即组态;而日本于2015年6月公布的《2015年制造白皮书》中提出,目前工厂使用的制 造设备的通信标准繁多,多种标准并存,导致行业发展出现壁垒,要加强“横向合作”,对于日本制造业提高竞争力,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实现信息集成的目标,就需要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全球标准化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标准。我国 作为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尽早形成行业标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并在全球标准化 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三)人工智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后下一个投资风口
 
  受到全球范围内下游应用需求迫切倒逼和上游技术基础成型的推动,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加之 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将逐步从工业向服务业、日常生活等全领域加速延伸,并且移动设备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信息化程度 更为成熟,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基础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生活和生产制造趋向智能化并非遥不可及。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 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算落后,对于我国来说是个绝好的发展机会 ,再加上我国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跨越式增长,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 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 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前期技术研发的投资,将有可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四)软件及算法将引领智能制造产品智能化发展
 
  控制系统的配套软件及核心算法决定了智能制造在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等 领域的能力,是我国智能制造实现赶超国际一流水准的重要环节。而从国际龙头企业来看,包括库卡、abb、西门子、德 玛吉等企业都拥有专职的软件系统和控制算法的研发团队,确保软件和算法的进步能够配套硬件设备的升级,与此同时, 部分企业还专门瞄准美国、德国等软件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购买技术,从而对自身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还能够向平台 、网络等方向拓展。
 
  (五)千亿产业基金助推智能制造步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的出台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展开,智能制造产业将迎来巨大的 发展机遇。智能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资金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智能制造企 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资本市场中对于智能制造的关注度愈发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处于萌芽状 态,大部分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投资风险相对较高,投资机构短时间之内还难以引导大量资金进入。另一方面,来自中央 和地方政府的大规模产业和科研基金投入,将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资源,解决智能制造企业孵化、发展、扩 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及资源引进、配置问题。目前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均已经出现不同形式的智能制造产业投 资基金,预计2017年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总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六)云制造将引领智能制造投资新热潮
 
  云制造是一种基于泛在网络、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是两化深度融合和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未 来云制造将获得更多的投资关注。一方面,云制造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云端3D打印、供应链融资、基于工 业云的大数据研发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电子电气等众多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 云制造也在重塑产业生态,例如在数控机床领域,已经出现了以数控机床生产力和云平台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新型互联网制 造形态;在汽车工业领域,也有企业开始尝试打造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资本、资源、研发、生产、销售、充电、售 后等全方位的云平台制造模式。2017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加速融合,云制造平台的搭建将成为国内制 造业领先企业的重点投资方向。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金山谷创意八街1号109
  • 电话:15889988091
  • 传真:020-82000787

Copyright © 广州子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zr-robot.com     网站备案ICP:粤ICP备15095857号

留电回访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需要维修或帮助的产品型号及说明
  •  
24小时工业机器人维修热线:020-82000787(首次维修半价优惠)